许多习以为常的事
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
而在重大的点点滴滴
一定是我们往后珍贵的回忆
记录的意义是让流逝的时光变得有诗意
宏大主题也好
细碎日常也罢
关键是举起镜头
记录下属于你我的重大故事
/ 校园活动
20多岁的年纪,少年郎的眼中要装得下这大千世界,吃得了甜,也尝得了辣。非常感谢学长在忙碌的学习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为在这人生岔路口徘徊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建议。
在重庆举办的这个活动它本质上是一个重庆市教委针对台湾同胞的子女在重庆就学这方面做的演讲。然后演讲结束,进行答疑,就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而意义呢,就是能够强化两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条海峡,是阻挡不了两岸人民相连的心的,就像重庆与台湾,都是祖国这棵大树的枝干,我们经脉相连,我们心心相惜,更当茁壮枝干,共筑更强大的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 校园活动
“2021年重庆市制造业十大影响力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开启“十四五”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活动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上游新闻承办。
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重庆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优秀企业家代表参评,其中,重庆大学王俊、吴朋、林朝阳校友入围企业家候选名单,他们均代表了重庆制造业顶尖人才最高水平。
/ 校园活动
近日,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协调会在研究生院410会议室召开。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本科生院院长兼教务处处长李正良出席会议并讲话。数统学院副院长李东、物理学院副院长吴小志分别作强基计划主题工作汇报。会议由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主持。李正良首先作《重庆大学强基计划情况介绍与工作进展》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强基计划的背景、意义、定位、招生政策及录取流程、实施工作的推进要点等。李正良指出,强基计划的培养理念是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思路是先理后工、本研衔接。通过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采用“3+1+2”(本-硕衔接)和“3+1+4”(本-博衔接)模式进行培养,为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国家战略领域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理工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同时,李正良也指出,强基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备的多部门联动、跨学院协同工作机制。
李东作了“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汇报,介绍了数统学院强基计划开展情况。报告围绕强基计划的背景定位、培养模式、培养举措、课程设置、工作推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解析国家政策、设置衔接课程、毕业论文选题、导师候选人推荐、学生进入科研团队机制、建立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协同机制等。
吴小志作了“物理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汇报”,从国家战略需求、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分流情况、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对物理学院强基计划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也提出了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扩大强基书院规模、本科三年级导师提前介入、本科四年级模块课程设置、“3+1+X”的“X”具体如何实施等。
与会人员针对本科四年级课程开设、导师提前介入等相关问题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李正良指出,本科生院后续将与研究生院加强合作,尽快成立7-8个导师组,包括国家相关战略领域的导师组和数学、物理导师组,负责第四年领域课程体系和科研项目设计。学校将给予相关学院配套支持,支持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开展深入研究和实施。
李英民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协调会对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效果显著。同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对国家的政策和战略需求有充分的认识;二是对强基计划要有坚定的目标逻辑;三是做好强基计划学生分流工作;四是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联合开展调研,做好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
数统、物理学院院长,机械、能动、电气、土木、材料、软件、计算机、光电学院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和主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以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校园活动
讲座题目:科学与艺术的耦合———现代风景园林学引论
主讲人 :成玉宁 教授
课程主持:杜春兰 教授
时间:4月11日(周一)下午14:25-17:10
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289-811-138
线下:重庆大学A区 理科教学楼225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系
讲座简介
科学是解释外部世界的学问和知识体系,美学则是研究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学问。科学与美学的融合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描述,其中既有自然的规律及其相应的自然美,同时也包含依据客观规律所创造的艺术美。
风景园林是科学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科学。景园规划设计思维包含了逻辑与非逻辑两个部分,具有复合性、创造性、发散性的特点,是多样性与整体性、感性与理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有机统一。寻求科学与艺术的耦合发展是当代风景园林学的目标,既要在尊重自然和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价值,也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艺术地重组、表达自然及其过程,从而实现将人居环境推向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想境界。
/ 校园活动
环境与生态学院
ACS美国化学会和环境与生态学院联合举办
第五届学术海报大赛
活动目的
制作学术海报
发表学术观点
加强学术交流
培养学术思维
提高学术素养
/ 校园活动
活动目的
探究如何改变传统上
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和“沉默课堂”的教学状态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
城乡空间问题的基本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内容
不变与可变:城市设计如何有节制地放飞自我
智造港:城市设计的模式探讨与创新
隐:智慧技术冲击下古镇保护与发展探索
循迹·寻迹:基于扩展现实技术的智慧古镇畅想
智械·竞技场:智造产业引领下的未来智慧场所
新行创新生:科幻色彩下的城市设计
现代智慧技术对话古代自然山水
/ 校园活动
“要说我的表演的魅力,我会觉得是我的韧劲儿。”如小寒梅花一般,有棱有角却不难接近,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你会觉得她是有棱角的,但这个棱角不会刺伤你。她是给自己憋了一股劲儿,但是她从不伤害别人,对事对人都是这样。”她能全力以赴,也能坦然接受事态变化。万千事物中,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韧劲让她的表演更深沉,更有深度,对角色的刻画也更入木三分。 “《思群校长》里大部分的搭档都是比较熟悉的学弟学妹,男主也是我的一个老搭档。导演给了我们演员很大的空间,一起排练的方式非常舒适。这是在校外的排练中,可能感受不到的模式和关系。”告别重大,意味着告别熟悉的环境、默契的搭档、熟识的导演,但重大给予每个人的温暖、启迪,却不会在光阴和地点的变迁中,暗淡半分。
她迎着春天成长,摆脱懵懂、迷茫、肤浅、任性与依赖,在重庆大学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未来,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她还将朝气勃勃,挥斥方遒,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去追寻荣光与美好。
/ 校园活动
重大话剧
小小的话剧舞台,演绎悲欢离合、善恶美丑苦辣酸甜,见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话剧是以演员对白和独白为主要叙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100多年来,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重大,也从不缺乏话剧的影子。重大艺术团话剧队的学子们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回到1930年的那个秋天,去看看他和她初见时的模样。”2021年7月,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出品,学生艺术团缙云话剧队演出的重庆大学原创话剧——《思群校长》在重庆大学B区科学会堂隆重上演。话剧回溯了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大学首任党委书记、校长郑思群同志跨越近三十年的革命历程,刻画了一位既有党性又充满人情人性的青年形象。话剧顺利落幕的背后,是主创团队及全体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和倾情奉献。在通过话剧讲述重大故事的同时,《思群校长》也见证了重大学子的蜕变与成长。
/ 校园活动
2022年4月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八期红岩读书会专题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卢旭东作题为“深刻领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团委学生会学术部干事王雪婷主持,2020级、2021级研究生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讲座。卢旭东老师首先以毛泽东接见李宗仁的小故事作为讲座的开篇,在此基础上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党成立以来的三个历史决议。随后,他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时代背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一个主题与四个时期等三部分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了重点讲解。在第一部分中,卢老师通过引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指出,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开启新征程、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需要;在第二部分中,卢老师对如何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作了详细的解答;在第三部分中,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卢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最后,卢旭东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本次讲座的提问,此次讲座引发了参会同学对当前我国党史党建问题的深入思考,师生双方就讲座的核心内容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卢老师还提醒同学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应当坚持以正确党史观学习领会党中央文件精神,自觉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 校园活动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行第二十七期“红岩读书会”线上线下读书观影交流活动。“十四天打卡计划”于2022年1月18日至1月31日展开,报名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在推荐书目及影视作品中选取感兴趣的书籍和电影,坚持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组成的阅读圈里打卡14天,通过分享读书或观影体会,坚定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意志,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本次活动吸引了我校多个学院的研究生参与打卡,同学们踊跃分享,热忱参与。线下活动“书友见面分享会”于4月7日下午在我校A区声音图书馆进行。书友见面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何静同学主持。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分享会。分享会主要从观看《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片段、分享读书观影感悟和知识竞答三个环节展开。在交流分享环节,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依序分享了学习心得。来自我校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王宇提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第一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们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故事,其中,周恩来和赵世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着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精神,即使生活在贫困当中,但他们的精神仍是富足的,他们会时刻心怀着祖国与人民,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时事情况,为我们积贫积弱的祖国燃起了希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倍思就《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作了读书分享,她说:“这本书以访谈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真实记录了习近平等一批知识青年们在梁家河的岁月,在读到‘过四关’中的跳蚤关时十分受到触动,与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对比,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精神是我们锻炼意志、艰苦奋斗的鲜活教材。”
为期14天的“打卡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学习党史的交流平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意志。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陇华表示:“这次红岩读书会热烈鼓舞了我们的精神,先辈们的事迹常让我们热泪盈眶。在新时代,作为青年学子,我们一定要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坚持理想信念,铭记时代初心与使命,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校园活动
乐森璕先生多年从事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教育,在北京大学亲自讲授过“无脊椎古生物学”、“地史学通论”、“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古生物学研究法”、“生物地层学概论”和“矿产地层学”等课程。他讲课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鼓励同学们热爱地质事业,树立雄心大志,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乐森璕先生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研究生一入学,他就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指定英文参考书,并要求全文译成中文,规定进度,每周检查。乐森璕先生对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都给予详细指导和定期检查,还对研究生论文逐字反复修改,连标点符号和参考文献格式都不放过,甚至亲手示范贴化石图版。在他的细心指导下,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乐森璕先生始终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开课前,他总是热心辅导,帮助制定教学计划,修改讲稿,有时还亲自听课,并且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他曾多次制定和修改中青年教师培养和进修计划,花许多时间审查教师的科研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热情推荐发表,甚至亲自作序。他在花甲之年还亲自带领中青年教师进行野外工作和教学实习,拄着手杖上山,指导现场观察,收集科研资料。1955年,乐森璕先生着手恢复北京大学地质专业,他和王嘉阴两位教授,带着两名助教日夜忙碌,担当起组建教师队伍、开展教学工作,选择和建立实习基地,购置图书资料、仪器标本和建设实验室等一系列繁重任务。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和发展起来,其中凝聚着乐森璕先生的不少心血。
乐森璕先生念念不忘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实验大楼的建设,他曾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写提案,还利用各种机会提出建议。他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地质学系重建好,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培养地质科学人才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 校园活动
乐森璕先生所在的家族,是近代中国贵阳的名门望族。老贵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华家的银子,乐家的才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乐家人才辈出,乐森璕先生算得上其中的典型代表。
乐森璕先生少年时代深受伯父乐嘉藻的影响。伯父曾告诉乐森璕:“贵州虽然贫困,但矿藏丰富,是块宝地,若能设法开发地下资源,就能让贵州摆脱贫困落后的境地。”伯父话语激发了乐森璕先生对地下资源的兴趣,乃至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乐森璕先生一生以极大的兴趣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特别是对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1927年,乐森璕先生发表的论文《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是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乐森璕先生与黄汲清先生在1932年合著的《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大大丰富了世界同期珊瑚动物群的资料,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1927年到1933年间,乐森璕先生发表的《广西北部栖霞层新发现之珊瑚化石》、《浙江西南志留纪凤竹页岩中之网膜珊瑚》等一系列珊瑚研究论文,增加了对于中国南方珊瑚动物群的认识,为划分对比地层和确定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乐森璕先生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一些问题往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多方验证后才做出结论。60年代,乐森璕先生到北京西郊小汤山疗养期间,将马特斯著的德文《微体古生物学导论》译成中文,约55万字。他以工作代替了休养。虽已84岁高龄,他还亲自撰写《四射珊瑚类的起源问题》文稿,由科研助手带到第一届全国珊瑚学术会议上宣讲。这篇论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发现的早寒武世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进而探讨古生代早期珊瑚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位走过90个春秋的地质老人,用赤子之心追梦地质科学,锲而不舍,在中国地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 校园活动
乐森璕(1899.09.04 - 1989.02.12),出生于贵州贵阳,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学、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创始人之一。长期任教于中山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从50年代起对北京大学地质系的重建与发展功劳很大,培养了大批人才。乐森璕先生对川黔桂粤等省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做过开创性的工作,创建与领导了贵州省的地质矿产勘测与研究机构。擅长四射珊瑚化石及泥盆石炭纪地层之研究,所著《广西中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分层分带及其对比》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
/ 校园活动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在这花开好时节和三八节来临之际,为了丰富活跃广大教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也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进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2019年3月1日,计算机学院分工会组织学院教职工来到九滨路开展健步走活动。
/ 校园活动
为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用普通话诵读经典、写规范字传承文明,计算机学院结合实际情况,于2019年9月开展了主题为“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的第22届推普周系列活动。
/ 校园活动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至,为感恩退休教师们对计算机学院的贡献与付出,让老同志们过上一个快乐温馨、祥和满足的节日,2019年9月26日上午,在主教1811会议室,计算机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体退休老教师们一起相聚叙旧,欢度重阳。
/ 校园活动
重庆大学保卫处、重庆大学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权益服务系列讲座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将于2022年4月7日晚19:00在重庆大学学生会bilibili账号直播进行,致力于通过讲解防诈骗相关的知识以提高同学们的反诈骗意识。
主讲人:刘郅祎
●保卫处安全教育宣讲团讲师
●曾服役于空军航空兵34师某警卫连
●参加重庆大学安全保卫一线工作14年
●拥有丰富的安全保卫经验
●擅长反诈、治安、消防安全教育
/ 校园活动
绿荫传递梦想,拼搏舞动青春。山城春天变幻莫测的天气挡不住激情的迸发!清明节后,让我们继续相约在风雨操场,看球员的意气风发,见他们的斗志昂扬吧!
/ 校园活动
疫情来得猝不及防,阻止了我们与球赛原本的约会。可热爱不可抵挡,“重大杯”足球超级联赛复赛即将启动,篮球季后赛也随之启航! 一种种信念化成手中和脚下的力量,跟着球放飞在蔚蓝的天空下,伴随着坚定的目光,划出美丽的弧线。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