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昏恭候夏的馈赠
等候的是胭脂、黛蓝和赤金
远山迷蒙,水中绚烂
40℃的日子里,关于温柔的记忆
在天边与潋滟柔波中流淌
图片 2
/ 校园活动
夏的颜色
传递着潇洒的青春信号
唤起生命,在阳光里拔地生长
咸的汗、轻的风、舒卷的云
都有一抹天真蓝
图片 2
/ 校园活动
春将去也,雨日缠绵
黄葛树叶黄、纷落又复苏
四季光景在短短朝暮里推迁
待叶润如新,夏木荫荫可人
芳菲歇去,亦无需恨
图片 2
/ 校园活动
清景在新春
细柳嫩芽,幽帘轻摇
出水飞禽,阔步嚣张
亭立湖心,古朴藏灵秀
日色晴好,景异而色一
图片 2
/ 校园风光
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同时也是一名党支部委员,协助开展了六十余次支部党建活动,拥有丰富党团工作经历的田蓉蓉这样说道:
“我心目中优秀的党员一定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在某一方面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的。他(她)可以是真诚待人,可以是艰苦朴素,可以是成绩优异,也可以是正直负责。
对待工作需要权衡轻重,安排好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或许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你的工作,但一定要秉持初心做事情,确保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图片 4
/ 校园活动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想取得好成绩,态度其实是最关键的。在科研任务繁重的前提下我们要合理的安排课业时间。
这就需要做出一个权衡,做到时间合理利用,科研、课程两手抓。
用心准备考试,拉长复习周期,端正态度,是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的~
“研一上学期一直以课程学习为主,中间穿插着文献的大量阅读和实验设备的学习,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制定好了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下学期就逐步开始开展实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构思小论文如何去布置内容。之后就着手去写,然后一篇篇去发表”。
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田蓉蓉觉得这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科研过程。
图片 4
/ 校园活动
创新创业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经历。在创业竞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法明确项目好坏的评判标准。“在反复思考和老师建议下,我总结出来是要多看,看往届赛事视频,搞懂背后的逻辑;多听,参加培训与讲座,听专家教授的意见,去芜存菁;多练,通过比赛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历程中,刘新星认为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和特长,寻求合适的团队加入;加入团队后,要全身心投入比赛,怀揣精益求精的心态完善分配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整体思维和团队精神,与团队共同完善项目。当问及到如何在创业竞赛中出类拔萃的,刘新星认为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可:立足专业,突出个人重要性;善于学习,突破传统认知;奉献精神,不在乎利益小节。
图片 3
/ 校园活动
在读研的过程中,刘新星提到她最大的收获是良师益友、艰苦奋斗的品质和不轻言放弃的毅力。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创新创业,都遇到了很多困难。科研之路不顺利,在刚开始进入研究生阶段阅读文献时,边读边忘记,知识不进脑子。之后慢慢摸索,通过边看边读边做笔记,情况有点好转。
后来转变思路和心态,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从老师带着学到自己主动学。在这过程中,是导师的引领和朋友的鼓励帮助她勇敢度过了难关。刘新星表示自己也学会了艰苦奋斗,因为所有的路最终都要一步一步地走。
谈到研究历程,刘新星认为目标导向是做事成功的重要一环。“我会制定周计划和学期目标。”有计划地去完成各种大小目标,是刘新星一路走来的重要法宝。无论是什么情况,她都会保证目标的按时完成。
“科研学术和项目任务对我们学生来说同等重要,科研学术是学生本职,项目任务是增长本领的机会,兴趣引导和任务导向的方式是督促自己完成科研任务的最好动力。”
图片 3
/ 校园活动
生物工程学院神经工程与康复课题组胡慧敏、左玉凤同学于2022年7月24日出发,乘坐高铁至云南大理应邀参加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imetic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 Orthopaedic Robotics Forum。会议于7月29日结束。我们在29日23点左右返回重庆。会议期间,我们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积极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Wang Jiaole老师、Song Shuang老师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云机器人终身学习系统、自动驾驶应用、人工智能以及仿生学等相关内容。之后参加了仿生智能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自动控制、神经工程等多个报告。且在会议中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thod for Sensory Substitution of Wrist Extension and Flexion”。
图片 1
/ 其它
为激励支部党员们始终牢记党的光辉历程,深入领会共产党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生一支部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生二支部、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四支部、生物学硕士生一支部以及生物学博士生支部,于2022年7月1日共同开展了“观影品鉴 感悟人生”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永葆本色。
图片 3
/ 校园活动
在重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学霸寝室”——松园五栋216。
她们说:“独卷不如众卷。”
她们说:“216可以发现并分享彼此优秀。”
她们说:“216坚决不做别人的绿叶,只做红花。”
入学以来,四人一共获得各类奖学金21次,共获得市级、校级各类荣誉称号18次。她们热衷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达429h,每逢寒暑假,还会参与基层挂职锻炼、寻访家乡校友等等。
这个寝室不仅高颜值,更是高“研”值。寝室里四位来自新闻学院2018级的女生实现了全员深造,有三位保研成功、一位成功斩获国外多所名校offer。其中,张心如保研中国人民大学,伍梁永保研上海交通大学,贾寅鑫保研西安交通大学,连续留学纽约大学。
图片 8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28日上午,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H.E.Ann Derwin)访问重庆大学。校党委书记舒立春会见安黛文大使一行并座谈交流。常务副校长刘汉龙出席相关活动。
舒立春介绍了重庆大学与爱尔兰高校交流合作情况,以及与都柏林大学开展“1+1+1”硕士双学位项目等合作情况,近五年学校累计派出24名学生前往都柏林大学学习深造。舒立春希望大使能够支持推动更多的爱尔兰高校和教师与学校开展合作交流,并积极推荐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安黛文女士介绍了爱尔兰高等教育改革及理工大学合并重组情况,并表示,截至目前爱尔兰14所高校与46所国内高校建立了95个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遍布国内27个城市和地区。大使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爱进行深造,留爱工作或实习。也期盼与重庆大学达成更深入的合作交流。
双方一致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合作,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积极推进重庆大学与爱尔兰高校开展深度全面合作。
大使配偶奉君明(Joseph O’Flaherty)、爱尔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罗佳丽,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明全、欧非处副处长魏曦等陪同到访。重庆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黄河、副处长高翔等参加上述活动。
图片 3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22日,来自四川德阳的双胞胎兄弟——杨开泰、杨开源收到通知,哥哥638分,弟弟634分,高考分数仅差4分的兄弟二人均被重庆大学工科试验班(电气信息类)录取。
杨开泰、杨开源是四川德阳什邡人。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二人一直就读于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们一直是同龄人的学习榜样。2019年,二人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升入四川省绵阳中学就读。高中时,他们都选择了理科。虽然二人的班级不同,但他们仍经常趁着课间休息的时间碰面,互相谈谈学习生活。遇见烦心事,或是比较好的题,二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对方,互相分享交流。
图片 7
/ 其它
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托举升空,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问天实验舱主要任务是具备空间站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能力,具备与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转位和停泊的能力;支持航天员在轨驻留,提供专用气闸舱和应急场所,保证航天员安全;支持开展密封舱内、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问天实验舱体型巨大、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指标先进,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在我国航天器研制历程中创下多个新纪录。在这之中,重庆大学也为其贡献了一份科研力量。
受太阳入射角和空间站飞行姿态的影响,太阳翼的发电效率会因时段不同、姿态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为了让太阳翼能24小时保持最高发电效率,实现在太空中“用电自由”,问天实验舱首次采用太阳翼双自由度同时转动,确保每一缕阳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阳翼上。简单来说,太阳翼的作用便是“追太阳”。
这一技术的实现,也是因为问天实验舱使用了我国目前设计规模最大、连续工作寿命最长、传输功率最大的大型回转运动类空间机构产品——对日定向装置。
据了解,问天实验舱配置了目前国内研制的最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单翼全展开状态下长达27米,面积可达138 平米。在太空中转动这么一个“大物件”,这对衔接的部位要求极高。
“对日定向装置里的对构齿轮传动,是由我们自主研发的。”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介绍,这是一种新型齿轮传动,其突出的误差适应能力和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太空极端高低温交替变化对阿尔法机构提出的超大空间尺寸形变、高可靠、长寿命等严苛要求。
陈兵奎介绍,“对构齿轮传动”系统中应用的齿轮,经过实验室试验验证,寿命可以达到25-30年,对于太空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更为优异。
“‘对构齿轮传’的灵感来源是我们小时候的‘滚铁环’。”陈兵奎介绍,滚铁环直走的时候,铁环垂直于地面而拐弯的时候,铁环与地面倾斜。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曲线与曲面的接触会具有很好的误差适应性。“问天实验舱采用的便是曲线与曲面的对构齿轮。”陈兵奎说道。
在研发攻关的近八年来,陈兵奎教授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在2020年5月至8月期间,为了按时交付对构齿轮正样产品,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没有休息时间,经常通宵工作。由于没有高精度的检测设备,需要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协作检测,团队成员一边进行加工,一边接力去成都,早上去晚上回,奋战100天,终于完成产品交付。
据了解,在问天实验舱“对构齿轮传动”产品交付的同时,梦天实验舱使用的“对构齿轮传动”产品也同时交付。下一步,陈兵奎教授实验室团队还将发挥“对构齿轮传动”技术承重能力更强、更耐用、效率更高的优势,将其推广到汽车、机械制造等其他行业当中,让航天科研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教授介绍,近年来,重庆大学相关技术先后在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嫦娥五号着陆验证系统、首次月面无人钻取采样任务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解决了故障定位不准、试验评价手段不足等关键难题。“多次出色完成中国航天任务后,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在中国的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领域,还将出现重庆大学的身影。”王时龙介绍道。
图片 3
/ 校园活动
7月20日,重庆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与国电投创研院签署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国家电投集团绿色智慧能源产业发展与创新协调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敏,海外公司副总经理兼国电投创研院执行董事、总经理王跃青,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重庆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廖强参加协议签订仪式。
图片 7
/ 校园活动
实践团还前往了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昌中学,给近百名高三的同学们进行了海洋知识与海洋科技的科普,并以亲切生动的语言给同学们介绍了实践团水下机器人技术,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科技的兴趣与好奇心。科普宣讲期间,实践团成员有趣的讲解获得同学们热烈的反馈,并积极进行互动,同学们也向实践团成员积极提出问题和疑惑,实践团成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解答。宣讲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留下联系方式,后续与同学们保持联络,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激励大昌中学的同学们振奋精神,用知识武装自己,未来能够更好地建设家乡。
图片 5
/ 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们走近江边,对巫山县本地的水产养殖捕捞状况进行调研,并介绍和展示了团队水下机器人的性能,采访了巫山县农业执法的行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实践团机器人技术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应用方式。自2021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以来,巫山县很多之前从事江上捕捞行业的居民都纷纷转行,水产供给的来源也主要依靠鱼塘等养殖方式。实践团成员在了解到当地现状后,表示后续将在原有基础上对水下机器人功能进行更新升级,以更广泛地适应养殖场环境,希望能够助力巫山县渔业发展,助力美丽巫山建设。
图片 4
/ 校园活动
实践团成员们走近江边,对巫山县本地的水产养殖捕捞状况进行调研,并介绍和展示了团队水下机器人的性能,采访了巫山县农业执法的行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实践团机器人技术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应用方式。自2021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以来,巫山县很多之前从事江上捕捞行业的居民都纷纷转行,水产供给的来源也主要依靠鱼塘等养殖方式。实践团成员在了解到当地现状后,表示后续将在原有基础上对水下机器人功能进行更新升级,以更广泛地适应养殖场环境,希望能够助力巫山县渔业发展,助力美丽巫山建设。
图片 4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4日至2022年7月19日,重庆大学精海牧渔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立足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实践团队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发挥团队成员多样互补的专业优势。重庆大学精海牧渔实践团参与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访谈采访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等,了解当地水产养殖捕捞的实际情况,并从中探索团队水下机器人技术在当地应用的途径;同时,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大昌中学,对大昌中学的近百名高三学生进行海洋科学知识科普活动。实践团队由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牵头组织,团队成员包括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等学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
图片 4
/ 校园活动
第一期讲座邀请到日本RIKEN高级情报项目中心的研究科学家Gang Niu教授为我校师生开展了主题为“Label-noise Learning Beyond Class-conditional Noise”的学术讲座与研讨。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简鑫副教授为本次讲座致欢迎辞,对所有参加本次在线讲座的老师及同学致以诚挚的欢迎与问候,并预祝全球前沿学科系列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日本法政大学余恪平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安排并介绍本期讲座嘉宾。
图片 2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