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寅初里向外望去
看温暖细密的阳光
穿透层层树叶
洒落立秋的美好
秋日里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捧起香甜软糯的红薯
暖在手上 甜在心里青石板上留着昨夜秋雨打落的叶
凉爽的天气正适合小憩片刻
若你经过此地
请不要打扰小狗美梦一场
/ 校园风光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今天以《勇做创新创业弄潮儿 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为题整版介绍重庆大学厚植“双创”沃土,敢闯会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带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 校园活动
CQUer在名为“青春”的年岁里
与重大从相识、相知走到相守
无论未来的路通向何方
彼此都永远牵挂,永远怀念
重大人的故事发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这些美好的存在也让重大成为浪漫本身
祝所有CQUer节日快乐!
愿我们不只七夕,更为朝夕!
/ 校园活动
在食堂漫步,各式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在宿舍小憩,温馨整洁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他们是CQUer们的充电站,能量满满
让CQUer们的生活幸福指数DAY DAY UP!
两座钟塔位于两个校区
遥遥相望的它们始终无法相聚
但却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人的爱情故事
让我们相信爱,多远都要在一起
/ 校园活动
缙云湖畔,它们惬意地栖息
一年四季,它们见证了无数的爱情
见一面吧!在黑白天鹅前
让浪漫的时刻从此开始延续
喜欢一个人,就要与他势均力敌
在重大,学习与爱情交织
一起汲取“象牙塔”的精华
一起携手成为更好的彼此吧!
/ 校园活动
风吹起涟漪
轻轻带走片片银杏
时光与爱揉碎在一起
岁月静好
或许就如眼前此景吧
鸟啼枝头 猫狗嬉戏
四处孕育着生机
只需偶然一瞥
就会发现藏匿在重大的美好
/ 校园活动
迎着山城的晚风追逐月亮
少年的肩头洒满璀璨星光
陪你走过热烈赤忱的青春
留下生命弥足珍贵的宝藏
多少人满怀向往走入
多少人壮志凌云离开
无论时光荏苒
哪怕岁月变迁
重大校园
永远为我们敞开
/ 校园活动
杨仲卿,1984年生,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面向国家能源及环境领域重大需求,长期从事能源利用与转换、系统节能、燃烧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转让和应用5项,制定地方标准和体系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近五年承担本科生课程5门,研究生课程2门,主讲的《燃烧学》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参编的《工程燃烧学》教材入选省部级重点建设教材,获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3)1项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3和排名6)。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3项,先后获得重庆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教师、第九届“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等荣誉称号。
/ 校园活动
支教旅程结束之际,实践团和联丰村村委联合举办了“重大学子助力联丰村振兴,党民同行献礼二十大征程”主题晚会,通过朗诵、舞蹈、歌曲等形式传达出联丰村村民对党带领人民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感恩以及重大学子对联丰村全力支持此次支教调研活动的感谢,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
在一片欢歌中,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一朝相聚,终有别离,希望将来联丰村能进一步发挥出自身优势、迸发出新的活力。
/ 校园活动
实践的第二阶段,在知行计划绿行者项目的指导下,实践团致力于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实践动手能力与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支教期间,为联丰村龙田二完小的孩子们开展丰富的自然教育课程,通过知识讲解、科普小视频、问题抢答和动手实践等环节,科普植物和昆虫的基本知识、认识家乡的独特生态,同时教授了污水处理装置制作、辨别毒蘑菇和垃圾分类实践的方法。作为绿色生态的践行者,实践团成员也带领小朋友们在当地探寻原乡植物,制成植物标本用于完善家乡原生植物图谱。
/ 校园活动
在调研方面,实践团首先开展了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于7月14日沿联丰村的溪流而上熟悉村落。经通过村民实践团了解到当地有“原生原种种子图书馆”、“多彩苗木基地”等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以及桥梁建设等建筑工程。当日下午,全体实践团成员在村委图书室与驻联丰村第一书记蒋军军开展第一次正式会议,据书记介绍,联丰村是特色“零废弃村庄”,其大部分地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并且全村村民均已实现脱贫。
本次调研实践团全程共走访了联丰村200余户居民,并选择了当地代表性的22户村民进行单独采访。从生态文明建设、房屋建筑变革、特色农副产品生产以及留守儿童情况四大方面切入,深入了解联丰村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发展现状。
/ 校园活动
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以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教育贡献青春力量,由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组织,美视电影学院、本科生院等六个学院的17名大学生组成的格林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重庆市城口县龙田乡联丰村龙田二完小,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三下乡”暑期支教调研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首先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调研,观察扶贫事业的建设成果、寻找新的突破口;同时,为响应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倡议,实践团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从科学知识、实践能力、生态观念等方面多维度地进行素质教育。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28日,重庆红十字会举办了一场以“博爱青春 人道伴行”主题红十字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活动。重庆大学“营养健康 教育关爱”实践团和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志愿者共同合作,助力“青春善言行”活动顺利开展。
此次的“青春善言行”活动中选取了“性别歧视”的专题课程,重庆大学“营养健康 教育关爱”实践团队长何业森与重庆医科大学赵樱芝两位同学共同主持
/ 校园活动
阮慎康一直珍藏着他大学时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傅先生——教授他基础化学课的老师——和小女儿一起站在二十多个学生之间。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燕园,定格下傅先生那亲切、平和的模样。
傅先生名作傅鹰,重庆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是中国胶体科学的开山鼻祖。
学生们记忆里的傅先生常教导他们做学问要“着迷”。阮慎康怀念地写道,回想起当时,自己更着迷于傅先生的学识、谈吐和风度,还有那直率的品性。
傅先生的直率,见之于何处呢?1955年9月,傅鹰的《高等学校的化学研究——一个三部曲》(下称《三部曲》)一文登报发表,在科技、教育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秉着“言者无罪”的精神,直面当时国家科教事业发展的痛点与时弊,直率地、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部曲》的第一部,献给学校的领导人。傅鹰写道,希望领导者由外行变为内行,对研究者进行“有针对的、中肯的严正批评,而不是扣帽子”,为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三部曲》的第二部,献给导师们。傅鹰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为科学而科学”的“脱离实际”的观点,“不顾一切企图将自己造成一个大师”的倾向,“不合作”的歪风都是亟待纠正的毛病。
《三部曲》的第三部,献给下一代学子。傅鹰感人至深地倾诉道:“我们一生的最宝贵的光阴是在反动政府下混过去的,而你们正赶上光明的开始。时间和机会全是站在你们的方面。”
如此胆识,如此创建性,令人肃然起敬,也难怪《三部曲》一经发表就收到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傅鹰先生也因此被称赞为党和人民的诤友。即使在倡导“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社会氛围下,言者敢言的勇气依然稀缺,而傅鹰先生正是有此胆识的人。
在写给青年的话中,他将自己过往为学术、为科学奔波辗转的岁月定论为“在反动政府下混过去的”。那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岁月?1928年,刚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的傅鹰放弃了继续留在美国的优渥待遇,毅然选择重回祖国。他说:“我们花了很多中国的钱到国外留学,不是件容易事。现在若留在国外,为外国人做事,对不起中国人!”
归国的轮渡横跨大洋,“待归来整理旧山河,同努力”的词句飘荡在海波间。这是傅鹰临别相赠友人的词句。他抱着“整理旧山河”的襟怀和志向回到中国,但现实却屡屡碰壁。
回国后的10年间,东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学府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山城,他和妻子居住在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屋中,除了上课都闭门不出,潜心学术。面对国民党的拉拢,他义正言辞:“我宁可不当院长、校长,也绝不加入国民党!”他与国民党公然叫板的新闻一时传为佳话。但因国内科研条件难以支撑他的研究,傅鹰不得不再次回到美国。临行前,他曾说:“国民党腐败到家了,看来中国的真正希望在延安。”
傅鹰先生的希望终于在1949年有了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入侵长江的英舰紫石英号的消息成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这位“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下定决心,再次回到祖国。
回国之后,百废待兴,傅鹰目标明确、斗志满满。他希望回国从事教学,为祖国培养一大批科学人才,“在年轻人中培养出中国的爱因斯坦”。于是,便有了开篇所提到的《三部曲》。
《三部曲》中所体现的“言者无罪”的精神,几近成了他人生的信条——即使在更高压、更紧迫、更无声量的环境下,他始终没有选择沉默。1965年,傅鹰的妻子因病罹亡。不久之后,他被“四人帮”打为右派,这无疑给他带来双重打击。但他依然选择用言论这最柔弱也最有力的武器去捍卫真理——
“现在报纸上登的大部分是假话,不可信!”
“捅娄子的事可以找他(“四人帮”在北大的爪牙),办教育的事他一点都不懂,找他没用。”
这是傅鹰对强权的公然反抗,是一个有良心、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在黑云压城的境地下所能发出的最强音。但历史在当时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答复。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傅鹰对被批斗的遭遇持坦然而无谓的态度,但唯一一次流泪,是因为当时的学校负责人以“国家办教育不需要资产阶级的钱”为借口拒绝了他的捐款。
当一个人考虑的不是个体的得失,而是公众的利益时,他的言行自然崇高起来。因此,这是一滴崇高的热泪。报国无门的郁结、人生际遇的慨然都凝在这滴眼泪里。旁人很难理解这滴眼泪的重量,但先生有自己的答案。据傅鹰儿子回忆,有一天,他们父子被批斗完后回到家中,看到因抄家散落一地的书本,一片狼藉。他问父亲,您回国几十年,这路您选得对吗?夕阳下,父亲缓慢地,却一点也不含糊地回答道,我走对了路,我不后悔。
会后悔吗?会退缩吗?在人生的一个个分叉口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因现实图景的遮掩而面目模糊。但傅鹰先生思虑的不是“会”与“不会”,而是“能”与“不能”。他思考的不是无数条退路,而是矢志报国的前路。因此,他毅然两度踏上归国的客轮。他一次又一次果敢地站出来,选择发声而不沦于缄默。傅鹰矢志不渝,无悔报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率性直秉,坦荡不阿,历史应该铭记傅先生。
/ 历史名人
7月15日下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晓勇、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一级调研员曾阳来校调研指导“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学校副校长李剑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饶劲松主持。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9日上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鲁金忠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超群教授一行到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交流,鲁院长作了题为《激光热力交互增材制造工艺及作用机制》的学术报告。
/ 学校宣传
7月21-22日,为落实教育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校长助理饶劲松带队赴商丘夏邑县对接“县中托管”帮扶工作。
/ 党政宣传
2022年7月1日,重庆大学与铜梁区座谈交流会在A区一教学楼213会议室举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万隆,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祖钰、总经理王鹏程等出席座谈会。
/ 校园活动
2022年7月1日,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作了题为“从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
/ 学校宣传
2022年7月15日,新浪微博党委委员、年轻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孔令旭一行来校交流指导。校党委副书记冯业栋出席交流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工部部长胡学斌主持会议。
/ 学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