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学生会贯彻“永跟党走、能干实事、作风过硬、同学满意”的十六字建会方针,充分根植同学、依靠同学、代表同学,把服务同学发展和助力学校建设高度统一起来,聚焦与同学密切相关的校园治理短板和普遍性诉求,增强维护学生权益的主动性,更好地发挥联系同学、服务同学、引导同学的作用。
服务同学成长成才始终是学生会一以贯之的主线任务,重庆大学学生会密切关注同学们思想、学习和生活的现实需要,做好需求调研与分析,加强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依托学生会党支部,在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常态化理论学习的科学性、深入性、系统性,切实探索校园权益维护与服务工作的创新协同机制,着力改善权益服务定位过“窄”、普通学生参与感弱等问题。
增强政治引领性,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建共治。学生会既要“上接天线”,严肃体现党的意志、反应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通过有思想有温度、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引导广大同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又要“下接地气”,密切关注、广泛收集同学的普遍需求和现实困难,着重开展需求调研与分析,及时向学校反馈,帮助有效解决共性问题。真正实现把同学们的权益需求落在 “学习要优秀、发展要全面、生活要愉快”三个方面。
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着力提升同学们在学校改革发展、自身成长发展方面的参与感、融入感。线上以重庆大学学生会权益君官方QQ和重庆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全心权益”栏目为主要平台,定期收集、听取同学意见,并通过权益事件跟踪平台和《权益月报》等方式实时反馈事件处理进度。设立线下权益服务站,搭建同学们提出诉求、反馈情况以及监督工作的平台。定期举办权益讲座、开展线下权益活动,切实加强同学们的权益知识,提升自我维权意识。
图片 2
/ 校园活动
重庆市“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共青团员”
重庆大学“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
两次获得重庆大学研究生A等奖学金
重庆大学法学院“民主湖奖学金”
重庆大学法学院“刘智全奖学金”
青春热血 不断体验
✦
1
志愿经历
“重庆大学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活动
“重庆大学2020年研究生羽林争霸”活动
“重庆大学研究生骨干培训班素质拓展”活动
法学院组织的社区志愿普法活动
2
志愿感悟
刚进入研究生阶段时,文渝灵对周围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感兴趣的工作和活动。
她认为,志愿工作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可亲身感知周围的人和事,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还增强了自身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这些活动让她认识到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沟通对于志愿活动十分重要。每当看到活动的成功举办,她都有深深的满足感。
3
志愿回忆
文渝灵对自己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过的研究生代表大会印象尤其深刻。
当时处于疫情期间,作为志愿者她负责协助开展与会人员的体温监测、消毒以及会议期间的安保工作,确保研代会的顺利进行。
研代会举行时间较长,但是小伙伴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都非常的认真负责,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她回忆说:“记得那天中午下着雨,大家在雨中围着民主湖解决了午饭,有点心酸,但也非常开心。”在那时,她由衷被重大学子为集体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文渝灵说,那次大会整个会场布置精致、环节紧密相连,处处都展现着研代会工作者优秀的组织能力与现场把控能力,她感觉受益匪浅!
✦
坚信 行是知之始
✦
文渝灵认为,作为一名法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最应该培养的能力。
因此在研究生期间,文渝灵同学除了按时完成学校的理论课程之外,也积极地去法院和律所进行专业实习,她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善做规划 大步前行
✦
文渝灵说,如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出现矛盾,那就说明我们的规划出现了问题,这时就需要回头看看,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解决。
她认为做事一定要提高效率,不能拖延。如果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不着急的话就放一放,去运动运动,理清思绪,才能更好地前行。清醒的脑子和健康的身体都非常重要!
学姐寄语
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建议大家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去听听棱镜吧,每首歌都很治愈~
图片 5
/ 校园活动
1
学习的独家秘籍
关于科研学习,崔娅认为,作为一名文科生,最重要的是静下来、开始做。
一是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需要读各式各样的书,因此要学会心无杂念。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让效率提高,图书馆就是个好去处。
二是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查找资料可以顺藤摸瓜,在有限的资料中找到更多的东西,比如看论文需要尤其关注参考文献。此外,资料收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要学会梳理,利用文件夹或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分类归纳。
三是学会“模仿”:模仿不是抄袭,论文都有一定的范式,作品也都有一定的风格特征,所以如果没有经验,那就找一个样本,去分析并总结。
2
学习能力的培养
崔娅认为,研究生阶段最应该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有老师包容我们犯的错误,但是进入到社会工作之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去解决,自己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她提到一是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吸收、思考,二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才能提升自己。
图片 4
/ 校园活动
在《重庆市普通高校2022年学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名单公示》的文件当中,我校共评选出60名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美视电影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崔娅和法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文渝灵接受我们的采访,和我们分享她们对志愿、科研、生活的所思所想。
图片 3
/ 校园活动
这幅图一度成为我相机里的废片
后来我发现
这张图片好像集齐了
构成重庆的三个要素
摩天大楼 跨江大桥 滔滔江水
图片 5
/ 校园活动
[ 湖北省龙船水乡 ]
高山流水,知音何处觅?
大自然的生命力总是让我惊叹[
重庆黄水森林度假区 ]
窗外阴雨绵绵
让我想起那个常年下雨
潮湿的福克斯小镇
图片 4
/ 校园活动
作 者 介 绍
法学院2022级硕士
冉杨
三分钟的热度就让它沸腾吧!
西南有高楼
想起《Empire State of Mind》里Alicia Keys唱的那一句: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t do."
图片 16
/ 校园活动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从古至今,教师备受敬仰。近期,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从全市普通本科高校中推选出5名“教书育人奖”和5名“教学新星奖”入选者,其中,重庆大学侯世英、宋朝省2位老师入选。
10位入选者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创新教学,潜心育人。有的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将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上;有的打破传统,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有的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课改新思路……
他们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情系三尺讲台,只为桃李芬芳。
侯世英:“翻转课堂”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
“教书育人奖”入选者,重庆大学的侯世英老师从教40年,从讲“电工学实验”课开始,先后讲授过“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电工学》系列课程,“PLC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通识及素质教育课程,“感知电世界”以及“新生研讨课”等多门本科主干课程,也指导过学生的 “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
她的“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老师一言堂”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走进她的翻转课堂,可以看到同学们课前观看视频时记录的疑问与体会,台下同学的提问,另一些同学的解答或反驳或补充发言。整个课堂完全是学生的主场,老师只是静静的站在旁边,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答疑解惑。
为了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侯世英组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进行了《电工电子学》的MOOC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课程建设等,其中《电工电子学(下)》被评为重庆市的优质数字资源共享课程。
宋朝省:教学相长
做开启智慧之门的“领航人”
“教学新星奖”入选者,重庆大学的宋朝省老师深知高校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给予学生智慧的滋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努力成为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的“经师”。
他通过近十年的一线教学深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点”和“接收点”,也能轻松避雷学生的“屏蔽点”和“无感点”。他挑战全英文授课,苦练教学基本功,充满激情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积极实践互动式教学,在他的课堂上,前排座位总是一票难求。他也连续两届斩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及优秀教案设计奖,荣获重庆市在线教学创新应用先进典型,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大学唐立新奖教金等教学荣誉。
图片 4
/ 校园活动
典礼开始前,现场播放了《歌乐山下》《燃青春》《渝创•渝新》《重庆大学宣传片》等短片,在几位师生领唱的带领下,全场齐唱《红梅赞》《歌唱祖国》,现场气氛热烈。
上午10:00,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王树新以“青春启航 踔厉同行”为题为2022级全体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对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圆梦重大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大家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早日成长为新时代的光荣接力者和勇敢追梦人。王树新寄语同学们,要坚持理想与时代同行,扎根铸魂,在复兴路上奋勇争先;坚持理论与实践同行,唯真求实,在学业路上行稳致远;坚持奋斗与友谊同行,包容致和,在成长路上携手共进。
“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予青春不同的使命与担当。同学们个人成长奋斗的‘黄金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高度重合,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王树新勉励同学们,将“青春小我”融入“时代大我”,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珍惜大好时光,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以友谊致敬青春,保持真挚纯粹,在博采众长中拓宽成长的道路;用奋斗拥抱理想,选择执着精进,在和而不同中提升人生的高度。
“青春启航、踔厉同行,希望大家在奔涌不息、澎湃向前的时代浪潮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学有所成、研有所进,以最好的青春、最美的奋斗,阔步迈向属于每个人的广阔未来。”王树新对同学们寄以美好期望。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刘铎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出生于新时代的你们,个性鲜明、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这些特质都将在重大校园里得到进一步的激励与张扬。”他寄语同学们要认识自己、认可自己、超越自己,除了有“顶天”的豪情壮志,更要有“立地”的踏实与坚韧,在平凡中寻求非凡。
美视电影学院本科生蓝相含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她建议初入重大校园的同学们要将坚守初心、志存高远作为行动基础;将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作为行动指南;敢于追逐,敢于创造,用行动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用行动书写青春的答卷。
本科生院吴浩煊作为本科新生代表发表“成为重大人”的入学感言:“今天,就让我们郑重地拉开这场人生的新序幕,为四年后想要去到的远方奋力奔跑吧!大学若无憾、大事当可成,让我们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乘势而上,带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扬帆启航,以奋斗之我、担当之我、有为之我向党的二十大热忱献礼!”
土木工程学院钱龙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表入学感言,研究生既是学生,也是科研人员,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的相辅相成中,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的转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初心使命服务社会、以开拓进取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
舒立春宣读表彰决定《关于重庆大学2022年本科生新生奖学金获奖情况的通报》《关于表彰2022年重庆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的决定》,薛中勋等46名2022级本科生获新生奖学金。倪念念等65位博士、丁露等84位硕士的学位论文分别获得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图片 8
/ 校园活动
2022年9月25日,重庆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虎溪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剧场举行。校党委书记舒立春宣读表彰决定,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典礼由常务副校长刘汉龙主持。全体校领导、院士、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2022级本科生、研究生新生代表共同出席开学典礼。为方便更多师生、家长观礼,学校通过多个官方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典礼开始前,现场播放了《歌乐山下》《燃青春》《渝创•渝新》《重庆大学宣传片》等短片,在几位师生领唱的带领下,全场齐唱《红梅赞》《歌唱祖国》,现场气氛热烈。
图片 4
/ 校园活动
会上,邓绍江发布了《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全球招募计划》,向全球英才发出邀请,共同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敬丰发布了研究院示范项目,包括固态加氢站示范、固态储氢运氢车示范、工业副产氢储存提纯一体化示范、分布式储能示范、重庆广阳岛镁基储能综合示范、安徽青阳县“镁能小镇”镁电池综合示范等六个项目。
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郭正晓,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国际储能学会副主席马紫峰,中铝高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李谢华,原日本东京工业大学JSPS研究员鲁杨帆,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博士丁朝,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王中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员曹柳悦通过线上视频发言。
据悉,今年5月,重庆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携手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了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研究院占地5万平方米,总投资50-100亿元,由潘复生院士领衔,发挥学校相关学科、平台和人才等综合优势,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瞄准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转型前沿技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高端人才,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协同创新平台。
重庆大学、两江新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及人才代表参加活动。
图片 3
/ 校园活动
2022年9月24日,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全球人才招募暨示范项目发布会在两江新区举行,发布一批示范项目,并向全球新型储能人才发出“英雄帖”。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张鸿星,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国际储能材料学会主席、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院长潘复生,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出席活动。活动由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愚主持。
张鸿星表示,两江新区是重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抢抓机遇、迅速布局,研究出台全市首个储能领域系统性政策,加强与重庆大学务实合作,构建新型储能创新平台,加快引进储能项目,形成多业态的产业生态雏形。两江新区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围绕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目标,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创新资源优势、应用场景优势、开放门户优势,加快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应用示范,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诚邀全球更多优秀人才和储能企业来两江新区投资兴业,两江新区将以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王树新指出,高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重庆大学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努力服务时代发展。学校将全方位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与两江新区和有关龙头企业一道,在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成果应用示范,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引领和推动我国储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衷心期盼和欢迎全球有志之士加盟研究院,共谋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潘复生表示,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资基础。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加大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和装备。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采用开放合作的模式,联合各方和上下游产业,力争聚集全球专家共同围绕镁电池、固态储氢、钠电池、半固态和固态锂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新型物理储能等领域开展工作。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重庆储能技术和装备发展将为国家能源安全、储能战略实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4
/ 校园活动
温馨两人间已准备完毕
等待着第一批来入驻的学子们
布置单独书桌与衣柜
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家的温暖
经过九十余天的景观环境改造
校园景色焕发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魅力
图片 6
/ 校园活动
食堂宽敞明亮
汇集了各个地方特色
天南海北的学子们
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教室设施
满足上课、研讨、讲座报告等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图片 6
/ 校园活动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坐落于渝北区两江大道9号,占地 261亩,教学楼、食堂、宿舍、运动场一应俱全。其毗邻两江协同创新区,有利于与协同创新区入驻高校、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深度融合双方创新资源,打造卓越工程师人才。
图片 6
/ 校园活动
新校园迎来新同学!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学!
今天
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
举行开学典礼
171名学生将在崭新的校园里迎来新学期
图片 7
/ 校园活动
上午10点,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在工程师学院学术楼举行。重庆市领导,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两江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界嘉宾,重庆大学全体校领导、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卓越工程师学院全体师生出席。活动由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主持。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张鸿星,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为工程师学院揭牌。
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为学院首批学生上“开学第一课”,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高水平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不断凸显。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发展和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工程教育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经验”。
图片 4
/ 校园活动
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2022年9月22日,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迎来首批171名学生。
图片 3
/ 校园活动
一顿饭的时间是25分钟
食堂可从来不缺“干饭人”的身影
学子在这儿享受着来自天南海北的美食
一个学期的时间是150天
是1.25个季节
是进出校门的匆匆忙忙
也是成长路上的莽莽撞撞
与重大相伴的时间大致是4年
是从稚嫩到稳重的蜕变
是我们未完待续的青春
图片 3
/ 校园活动
一场3小时的音乐节
在澎湃的旋律中走向高潮
我们挥舞着荧光棒
在涌动的人海里狂欢
歌唱着无法重来的盛夏
舞台是汗水铺就而成的盛宴
短短15分钟的节目
需要无数次的磨合与锤炼
这 是聚光灯照不到的幕后
翩若惊鸿,宛如游龙
她们在光影里起舞
于有限的乐章中
绽放无限的光彩
图片 3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