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16:00时,资安学院数值模拟软件培训会(第二期)在采矿楼207举行。本期邀请到重庆大学资安学院博士生导师秦朝中教授,讲座主题为“复杂多孔介质体系中的流动与运输:孔隙网络数值模拟”,吸引了线上线下共180多人参加。讲座由苏勤勤老师主持。
图片 3
/ 校园活动
在“首届重庆大学深圳校友会建筑城规分会校友交流座谈会”环节,卢峰教授以“回顾与展望-当代城市背景下的建筑学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通过回顾建筑学发展历程,卢峰教授指出建筑学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他还介绍了我国建筑学的发展演变,特别是重庆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随后,大会进行了“春天的故事-漫谈学院与深圳的对谈交流”,在95级校友陈日飙的主持下,各位校友嘉宾围坐一堂,共同回忆起嘉陵江畔美好的青春岁月。97级校友刘俊分享了在学校的学习经历对自己工作中的影响,正是在校友的帮助下,自己得以在深圳快速安定下来。79级校友朱荣远表示,自己在重庆学会了如何将工作学习与“吃喝玩乐”相结合,不懂得如何生活也就无法设计出人民所需要的建筑和城市。杜春兰院长则回忆起了在学院画图时的“心酸往事”,引起了校友们的广泛共鸣。胡纹教授和79级校友郭东风也分别分享了自己与学院的精彩故事。在母亲节这天,是母校重庆大学的召唤,让各位在深奋斗的校友们齐聚深圳湾畔,共同追忆往昔,畅想未来。今天,重庆大学深圳校友会建筑城规分会正式起航,分会将进一步加深校友与学院、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共鸣,为重大建院人在深圳打造一个心灵的港湾。
图片 3
/ 校园活动
葛毛毛代表建筑城规学院向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建筑城规分会能够凝聚更多的在深校友,团结互助,合作共赢。杜春兰以“感动、感慨、感谢”为主题发表讲话,她详细回顾了重庆大学及建筑城规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建筑学科的根源脉络。她表示,在广大校友的关心下,学院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学院将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络,也希望校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学院,携手共赢。应宪代表深圳校友会向建筑城规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深圳校友会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希望建筑城规分会积极参加深圳校友会活动,加强与兄弟分会的联系交流,共同把深圳校友会发展的更好,为母校教育事业进步做出深圳校友的贡献。分会代表李向东、北京校友代表黄捷、广州校友代表王庆广分别上台致辞,来自上海的校友代表(海上建卒)也以视频的形式对本次成立大会表示了祝贺。
图片 11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8日下午,“重庆大学深圳校友会建筑城规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重庆大学深圳校友会建筑城规校友交流座谈会”在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党委副书记葛毛毛、教师代表卢峰教授、胡纹教授等学院领导老师应邀出席会议,重庆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应宪、名誉会长罗东、副会长兼秘书长包学平、副会长黄维芬、副会长秦文江、副会长兼机运分会会长罗成、副会长郭宏伟、副会长兼土木分会会长李向东、副会长兼经管分会会长吴庆业、副会长兼城环分会会长卢观彬、副会长冷松、副会长兼法学分会会长杨逍、副会长林长青、副会长兼软件分会会长汪乾荣、副会长陈延庆、副会长赵志波、副会长闫同安、副会长刘一川、副会长张印发、副会长高小晶、副会长常俊国,以及深圳校友会理事代表现场参加会议。
图片 5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并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开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2019级研究生龚代军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读经典、悟原理当作一种习惯,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认识历史怎样走过来、怎样走下去,从而把握机遇、化解风险、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9级研究生梁菲表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这一百年的青年运动史的沃土中吸取力量,努力成为新时代党的贴心人,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发向上,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青年,展现出新时代新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2019级研究生汪娅表示:我们要从过去总结经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想信念、坚定理想目标,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凝心聚力,拼搏出更加美好的中国!
2020级研究生高雅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逢伟大时代,身在伟大祖国。同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世纪疫情交织的局势下,赋予了青年身上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与实践者。
2020级研究生周作玉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2020级研究生李浩表示: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这既代表着一种责任,也代表着一种光荣。我们必须也一定能够接过前人的重担,艰苦奋斗、勇毅前行,努力奔向更远大的目标,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书写最华丽的人生篇章。
2021级研究生典小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立大志、做实事,用自己的一生书写赤子之心,在青春逢盛世之际,用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1级研究生杨雅青表示:共青团100年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热血有为青年在党的召唤、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画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力奋斗,坚守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在真学真做中笃实求真,滴水穿石地把巨大的热情转化为为人民服务、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勇于创新的具体行动。
2021级研究生王怡茹表示:回望革命年代共青团的苦难辉煌,深刻启示我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就是共青团永不改变的初心和使命。
图片 1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处处长卢向虎为学院师生作主题为“咨政报告写作技巧和科研成果咨政转化”的讲座交流,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吕进主持。
图片 2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离退休党支部在马院414会议室召开支部第一次党员大会,学校离退休处副处长刘志成,学院党委书记罗滌,院长张邦辉、副院长徐鲲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离退休支部书记肖云主持。
图片 3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楼老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上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专题党课。党课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形式进行。
图片 2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10日上午10点,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组织48名学生代表于学院楼210会议室线下集中观看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组织其余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分散收看大会直播,认真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图片 2
/ 校园活动
由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团委研究生会宣传中心承办的“从小白到高手不是梦”新闻写作培训活动于2022年5月6日晚上7时10分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包含经验分享和有奖竞答两个环节,旨在为同学们分享新闻稿写作经验、加深同学们对新闻写作和新媒体运营的认识。本次培训成功邀请到重庆大学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胡诗文担任主讲嘉宾,管科研团宣传中心干事薛兆辰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分享活动围绕新闻稿撰写及新媒体运营两大板块进行。首先,胡诗文从新闻稿的基本组成要素、新闻特点和语言特点出发,对如何写好新闻稿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介绍。她指出:新闻稿的写作需要明确角色,以公平客观的态度进行描述;明确目的,着重描写活动侧重点;明确形式,以“导言、正文和结论”三段论形式撰写。随后,胡诗文通过对形式不规范的新闻稿示例进行修正与讲解使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闻稿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针对新媒体运营,胡诗文以重庆大学团委宣传部组织的“重大青年”公众号中“一年之约”和“早安计划”两个微信平台活动为例,详细介绍了其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形式和创新方法。经验分享结束后,进入到有奖竞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抢答问题,对新闻稿写作和新媒体运营有了深刻的印象。活动最后,现场参与者们一起合影留念,此次分享交流会圆满结束。此次培训活动帮助同学们扩展写作视野,了解实用技巧,更为今后在研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4
/ 校园活动
酸甜苦辣咸在运动场上上演
跳跃着,奔跑着
咬牙坚持着,奋力拼搏着
紧张角逐着,欢呼喝彩着
谱写青春的活力风采
展现重大人的精气神儿
相机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这位同学伸展双臂“迎接”羽毛球。他专注地盯着羽毛球,认真寻找合适的时机挥拍,蓄势以待,神情认真中又稍带紧张,十分有趣。
图片 4
/ 校园活动
“摆起臂、腿抬高,
腰间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
魔性的声音,配上《本草纲目》
瞬间唤醒了身体里的运动细胞
虎溪校园出现了一群“刘畊宏CQUer”
小伙伴们相互鼓励督促
利用闲暇碎片时间快乐暴汗
轻松健身,释放压力
初夏的蝉鸣时光被注入了更多活力与热情
图片 3
/ 校园活动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从书本到竞技运动场
从静之领悟知识到动之强健体格
脉搏的跳动成为青春的鼓点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我们一起走进运动场
释放活力,找寻快乐
在运动中奏响青春之歌!
图片 2
/ 校园活动
五月伊始,立夏已至
微风蝉鸣,草长莺飞
在一片生机与活力中
重大虎溪的运动场也愈加生动有趣
青春的呐喊与青年的活力交织
勾勒出一幅明媚的青春画卷
紧张激烈的篮球赛上,这位同学接到篮球,却仿佛接到“烫手山芋”,表情可爱又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图片 3
/ 校园活动
5G+无线技术是由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于2021年开办,总学时为32小时的全英文通信类课程。授课老师为英国萨里大学教授、5G创新研发中心技术主管肖培(Prof. Pei Xiao)。同学们参与该课程的方式为使用“腾讯会议”等远程通信软件,观看教授亲自对课程内容进行直播讲解。课程主要内容涵盖5G和下一代通信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毫米波通信、波束形成、非正交多址(NOMA)-稀疏码多址等,还涉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方案和实际案例。这些实际案例使整个授课流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拉进了我们同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的距离,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图片 2
/ 校园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月29日,学院成功开展了“研学之旅,指路引航”学习经验分享会。
会议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流程:一是由三位高年级研究生分别就“申请-考核”制博士申请经验、欧陆博士申请经验、如何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发表等问题进行经验分享,二是自由交流环节。
2019级政治、经济与法律研究生罗立健介绍了“申请-考核”制博士申请经验,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博士申请的历程,并热心地承诺后续也可以给予有需要的同学帮助和指导。
2019级政治、经济与法律硕士研究生陈雪柯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从时间安排到申请渠道,详细分享了欧陆博士申请经验和心得。
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王珏则就开题报告的撰写、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了堪称“保姆级教学”的经验分享,并鼓励同学们尽早规划好论文写作进度,关注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前做好规划。
会议最后,部分同学就自己面临的学业问题向几位学长学姐寻求解惑。学长学姐也都给予了详细、热心的解答。本次经验分享会,通过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切实地就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学业问题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与会人员反响较好。
图片 3
/ 校园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5月12日环境学院邀请2022年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教授在环境馆501学术报告厅作主题为“致敬劳动者 奋进新征程”的劳模报告会。报告会由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蒲清平主持,学院领导班子、各党支部书记、全体党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于线上和线下参会。曾晓华教授以“弘扬工匠精神 筑梦新时代——乳腺肿瘤学科团队建设历程”为题,从自身30余年的从医经历出发,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关键词,以“劳模精神为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着力点,举用华为、中国制造等多个改革和建设卓越的例子,多维度、多层次的向与会人员讲解了“工匠精神”的定义、阐明了“工匠精神”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及点明了弘扬“工匠精神”做需要的“三个担当和三个带头”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每天从早上7:30工作到晚上8:30”“病区从半层楼到三层楼,团队从不到40人到130余名医护工作者,患者一层楼病房住不满到三层楼都不够住......”,曾晓华教授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他和他的医学团队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为名的奋斗之路。本着“亲力亲为不给患者留遗憾”的初心,“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曾晓华教授带领着团队真抓实干、精益求精、不断超越,打造了乳腺癌快速诊治的一体化平台和MDT首席专家制度,多项治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他用自己的数十年的耕耘和钻研,完美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让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模范”的精神力量。蒲清平教授在总结时谈到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曾晓华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精彩。面临两个大局的严峻考验,我们要认真学习以曾晓华教授为代表的劳模精神,心系国之大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搏击者、攀登者,全面推进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本次劳模报告会是“喜迎二十大 劳动创未来”环境学院第一届生活劳动月系列活动之一。生活劳动月是环境学院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聚焦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实“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弘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校训精神而举办的特色劳育品牌活动。
图片 5
/ 校园活动
2022年5月12日上午8::00,环境与生态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王会丽带领我院未就业研究生参加2022届毕业生双选活动。本次双选活动在重庆大学A区思群广场举行,是由教育部主办,重庆市教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共同承办的“千方百计拓岗位 攻坚坚克难促就业——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生就业促进周(重庆分会场)双选活动”,300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1万余个岗位,帮助大学生就业。
我院未就业研究生积极参与本次双选活动,由学院统一组织签到,辅导员王会丽带队入场参会。活动一开场,毕业生们辗转于各个招聘展台前,如重庆水务、三峰集团等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单位,挑选自己心仪的岗位,投递简历。
双选会现场,活动宣传单与LED大屏幕展示着参展单位、职位发布、需求人数等信息,更好地为用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供需精准对接,保障毕业生优质就业。
上午10:30,双选活动结束,我院师生有序签退离场。
图片 4
/ 校园活动
第五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比赛线上投票开始啦!博雅剧社的作品《气球》通过了校赛选拔,代表重庆大学参加全国比赛,重庆大学博雅学院的参赛作品《气球》是博雅剧社社员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作品。作品以一只气球外化作为大学生的抑郁患者患病、犹豫、康复的过程,“你只是生了一个小毛病,不是你的错”;通过生活化、真实性、多样化的场景,运用替身等心理技术,艺术性地呈现出“抑郁”的成因和由此引起的内心混乱状态,“在激烈的情绪冲突中,拼命掩藏的气球沿着疤痕爆了”;最后,通过舞台表演、背景音乐、服装造型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抑郁的康复过程,“不要急,就像感冒一样,总会慢慢好,总要慢慢好。When the Sun Hardly Comes Out,淡蓝色气球重新飘起”。
图片 2
/ 校园活动
3月是学雷锋月, 为进一步传承雷锋精神,发扬船钉精神,2021级英语1班、英语3班、日语1班、德语1班于2022年3月20日联合在线上举办了“弘扬雷锋精神,传递青春能量”主题团日活动。
图片 4
/ 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