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即使不了解海子,你也肯定听说过这句诗。寥寥数语,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境界,词句间洋溢着花开的温暖,诗意而又充满阳光,治愈了无数奔波在路上的苦行僧。海子出生于一个安徽的小村落,天资聪颖的他,15岁就进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在那个朦胧诗大热的年代,他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与祖国相融合,创作了无数的美妙华章。他对于事物饱含深情,纯粹的情感总能直接自然地从诗句间流露。他信奉“抒情就是血”,他对诗歌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与精神文化的痴迷,让的他的心呈“红色”。这颗滚烫且炙热的红色心脏,动情文章以“我”的视角,用满怀激情的独白,让读者在感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被诗中突兀的词语和瑰丽的意象所震撼。“祖国的语言”、“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以梦为土的敦煌”这三者就像是诗人心中的“灯盏”,诗人选择“投入此火”、“吐出光辉”。为了“建筑祖国的语言”,诗人“也愿将牢底坐穿”,这些词语、形象在诗中急速转换着,或许其中并不能看出有多少的逻辑或者联系,但在诗歌之中却贯穿着一种强劲的节奏感。看似“语无伦次”,却意外产生了一种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的感觉。
整首诗歌以饱满的热情展现出他宏大高远的精神追求。为了“祖国的语言”组成的“梦”,为了无数人魂牵梦绕,苦苦追寻的“远方”,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诗人甘愿忍受孤独与黑夜。而太阳,就如同自己炽热的生命与神圣的使命。
诗中的祖国、太阳等字眼,无不体现了海子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在西化之风甚嚣尘上的八十年代,被文化失败感笼罩的文艺界仍有像诗人这样的一批知识分子坚定文化自信,以自身的力量去保卫家国。即便是死亡,“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充分表达了他毫不妥协的态度和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愿以尘末之微补益山河。
图片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和文化血脉里,个人的命运一直都与国家和民族紧密相连,而强大的祖国也是人民最大的靠山。当中国海军舰队义无反顾地前往战场护送中国公民回家时;当新冠病毒席卷神州大地时,国家为所有患者提供的免费医疗时……或许我们行走在世界各地,但我们心是踏实的,因为我们知道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只要我们需要,祖国就会带我们回家。
作为红旗下成长的00后,我们没有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能在枪林弹雨中守护祖国,但我们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守卫家国。有人选择一身戎装,驻守边防,保卫领土;有人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有人不畏艰险,为山区的脱贫贡献力量......
图片
虽然海子2 5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那些燃烧着激情与梦想的诗歌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那些振奋的字句让我们拥有力量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以“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意志,行“心如磐石、奋楫笃行”的坚定,追寻梦想,不负韶华,不负祖国重托。地倾吐出《以梦为马》这一奇妙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