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思重大人写重大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很快就想到了我们小组的采访对象——重庆大学法学院胡婧老师,或者说,我们更愿意称她为“婧姐”。
在很多人眼里,婧姐算得上是一个“逆袭”的存在,从甘肃的小县城榆中到首都北京,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博士,发表多篇CSSCI文章,婧姐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让人有些惊异:她到底是有多么的“不凡”。
采访那天婧姐穿了一件淡紫色的呢绒大衣,扎着马尾辫,干练利落。
“您的本科是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然后博士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客观来讲这两个学校差距还是挺大的,我们就觉得您特别厉害,特别励志。我们想知道您是靠什么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变化?”
当我们正竖起耳朵准备听到一段婧姐的“逆袭之路”时,婧姐笑了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十八岁的志愿意外滑档,她与自己的梦想学府厦门大学擦肩而过,为了避免再次滑档,她在第二次填报志愿的时候直接选择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殊不知,这次的选择又让她错过了西安交大。
当谈到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法学讲师。婧姐说她本来是想做一名人民警察,但最后因为近视只能放弃。
在她读大学的时候,一位法学老师影响了她,她向往老师的生活,于是让她萌生了成为像这位老师一样的人的想法。
“我得琢磨怎么样才能成为和她一样的人,那肯定就是得先考研。”
“但是没想到考了研之后呢,当老师的标准就提高了,要考了博才能做老师,所以我想那就再考个博吧。”
于是,用婧姐的话来讲,“先确立了一个目标,然后有点儿被迫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不断被梦想推着,终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