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植,这个看似陌生却与我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名字,是重庆大学2016级新闻学院的学长,也是讲台上的那个蓝衣少年。他是万千重大人中普通的一个,却也是重大人中不平凡的一员,拂去荣誉与赞扬声的喧哗,自由有趣的灵魂便有了声音。廖元植是个光环加身的人,媒体对他的头衔不甚枚举,“学霸男神”,“辩论高手”……他似乎就是那个万众瞩目天选之子,脚踏星河,笔下生花,但他并没有在闪耀的光芒前迷失自己,他就是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廖元植。于车站附近接到被北大预录取的短信后,廖元植的内心抑制不住地狂喜,但又羞于在公共场合发作,便发了个朋友圈诉说内心的澎湃。但是第二天学长的心情就归于平静,他认为努力得到回报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廖元植本身对所谓的“名校光环”没有特别的强求,他是一个更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男孩,对于网上各种铺天盖地夸奖赞美式的报道也不会常去浏览。他始终不乱于心,不困于行,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廖元植高中时就扎进新闻类文本中无法自拔,白岩松《远的历史近的情》、柴静的《看见》等新闻人的采访集给了他很深的触动和启蒙。
进入大学,深入新闻专业之后,他继续践行着自己初心,不断的学习和采访让他满足了自己对新闻的遐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他也在采访中夹带私货:
“新闻是一门活跃开放的学科,可以参加很多有趣的活动,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新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