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报刊亭
她们与重大的1095个日夜
01
校车驶入大门,沿着银杏大道一路前进。
三三两两的同学们走在道路两侧,直至路口,教学楼里飘出悠扬的下课铃,几秒之间,道路上哄然出现了人的洪流,宽敞的道路瞬间被人潮充塞。在绿树的掩映下,校车艰难地拐过一个弯,高大的身子堪堪擦过茂密的枝叶,从窗户低头看去,静静横在人流之间,在第一教学楼的身侧显得那么不起眼的瓦蓝色铁皮屋顶,半开放的窗口也是柜台边正拥挤着十几个年轻的面孔,一瓶瓶水递出窗口,头顶一排吊起的杂志在轻柔的春风里微微摇晃。
这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之一:一教报刊亭。
02
报刊亭伫立在一教与连接北门、东门的主干道之间,道路另一侧为薄薄的草坪和树林所隔的是巨大的风雨操场和各类体育场。若是小说口吻,此处的地理位置之优越,堪当得起一句"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无论你是在一教上课的学生,抑或是从北门或东门刚刚进入学校要前往校园的另一头,更或许是刚刚结束一场畅快的挥汗如雨,报刊亭都是你过路打尖的不二选择。
报刊亭的本身,也正是为了满足这类需要而存在的。
它是一个极其简朴,简朴到甚至看上去单薄的小盒子:铁皮的材质,蓝色的凹凸不平的屋顶,灰色的四壁。它局促地站在人行道边,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空间都显得颇有一些拥挤。面向马路的一侧,长方形的敞开的窗口和凸出的柜台构成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
台面的左半部分是推换商品的空间,竖着蓝色和绿色的收款码;台面的右半部分是用盒子装着的辣条、薄荷糖、魔芋爽、亲嘴烧……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零食,玲琅满目地摆在顾客们眼皮底下,充满着诱惑力。而柜面上方,悬在购物者头顶的是一本本套着塑料袋的杂志,它们被夹在一条晾衣绳上,封面朝外。虽然塑料袋看上去灰得发旧,但每过几周,杂志的封面人物总是不同。它们轻轻摇摆着,像一排色泽鲜艳的花衣裳。
03
让我们探头进去看看吧:在柜台的左侧,几排贴着墙的货架上摆着色泽各异的饮料。矿泉水放在最外侧,几乎是顾客一伸手就能拿到的位置;其余数不清品类的饮料在几排货架上紧紧依靠着彼此,几乎难以辨认,可是事实上的购买过程却是如此飞快:
"嬢嬢,要那个!"指着货架某处的手。
"这个?"另一只敏捷的手,精准地拿下一个瓶子。
"对对!"
于是饮料瓶滑过柜台,到了焦渴的顾客手中。
而阿姨回过身,在柜台后狭小的空间里闪转腾挪,一手打开在角落里发着白光冒着冷气的冰柜,一手从正后方摆放着各类文具的货架上拿下一个文件夹……小小几平米的空间,俨然一个满足了当代大学生99%生活需要的百宝箱。
而这神通广大的小天地背后,是两位为此付出无数的普通人。
而她们,才是我们故事真正的主角。
04
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今天,街头巷尾早已难见报刊亭的身影。在一个拥有海量图书,海量刊物的大学,报刊亭存在的意义究竟几何,我大抵是不知晓的。
但是,阿姨说:“这些杂志报刊赚不了什么钱的,进货只是因为万一有人要呢?还是有一部分人还要买嘛,既然我开的是报刊亭,就还是要做这些事,不可能和名头不相符吧。”
阿姨质朴的话语,淡淡的,却又格外暖人。也许只是因为本分在当今已是难能可贵,也许只是因为报刊亭承载着时光的回忆,也许,也许只是因为有很多个也许,才能在青春热情的校园看到,旧时的印记,不变的初心。
“我们都是进多少卖多少,做的时间久了,就知道要卖多少了,这些吃的都能在保质期之前卖完,尽量不浪费嘛。”满是保证下,我们能看到生意人的特质,也能看到重大的印记。“冬天学生上课早,早饭都来不及吃嘛,我们就准备些热的东西,豆浆这些,还是尽自己一点力让学生也好过一点嘛。夏天就卖一些绿豆沙,清热解暑,这个天还不能进,那个绿豆沙太冰了,现在进很容易吃坏肚子嘛。”也许赚钱是为了糊口,而商品的用心准备则是阿姨那一份炽热的心肠。
于清晨里,不仅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微风拂面,脚步匆匆,也能看到报刊亭里忙碌的身影和一颗颗温暖的心。
“重大的学生都很有礼貌,会说谢谢呀,过节的时候也会道一句节日快乐。”
人与人之间真的是相互的,我们可能说不清到底是哪一方会先付出,但是这样的平凡的交互实属令人于寒冬中暖心,于酷暑中清凉。重大人与重大人之间,有故事,也有温情。
05
当我们问阿姨有什么让她们印象深刻的事,她们想了一会儿,告诉我们有时有的同学会逃单。话毕,我们感到有些羞愧。不过阿姨马上补充,“恶意逃单的是极少数,很多是因为那个码没刷到,后面他发现了他又回来给了”,阿姨笑了笑,“重庆大学的学生嘛,还是蛮有素质。”这是这两位阿姨对重庆大学学生的印象。听到这里,我们不好意思的笑笑。
忽然,我们发现阿姨的报刊亭还有一个小小的失物招领处,里面放着好几张校园卡,这个拥挤的报刊亭还腾出了一个空间来便利同学,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相视一笑,没有言语。
听到她们说出上班时间的时候,我们有些惊讶,两个人每天轮班,除了完成零售之外还要负责进货等等一些琐碎繁杂的工作,真是替她们感到辛苦。“你们也很辛苦啊,每天都要上课,你们不休息,我们怎么休息嘛!”她们表现得很随意,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怎样劳累的事。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辛苦,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不抱怨并热爱自己的事业,体会他人的辛苦更显难能可贵。
06
采访的最后,她们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的毕业打卡点。
一个报刊亭有什么值得打卡的呢?你是不是在许多个炎炎夏日里在这买到冰饮料和冰激凌消解你的暑热?你是不是在这里买到了和篮球场上那个你心爱的男生联结的纽带——一瓶矿泉水?学生们从两个方向在报刊亭前不停经过,报刊亭始终没有变过。
往届学生毕业又有应届新生涌入,阿姨们在岁月风霜中不曾离开过。淳朴的笑容从来不被利益至上的观念污染,明亮的双眸从来不失双手创造未来的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