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0℃、湿度值90,一块块形状、材质不一的芯片,被放进调好各种参数的“老化器”里。由于处于特殊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它们一两个月后就“老了”。实验室会根据相关条件反向研发出可靠性更高的模块、器件等,从而提高电力能源装备及系统的安全性。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了这一幕。智能电力装备及安全防护,是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在青藏高原获得世界唯一的、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电气外绝缘特性真实试验数据;为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提供输配电数据;在湖南雪峰山建起全球唯一、独具特色的能源装备自然覆冰试验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这个实验室,屡屡为国家建设立下功劳。
如何保障人类生产生活输配电的安全?如何取得世界先进前沿的研究成果?记者走进这个实验室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