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怡夏和她的男朋友是在研一开学前的一个夏令营支教项目上认识的,两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他是个资深的电影爱好者。毕业前他是浙江大学话剧社的社长,自己也会演话剧,导演话剧。”虽然一直是异地恋,他们也常常一起投递简历,经过面试筛选,去做电影展的志愿者和实习生。“我觉得大家多参与一些志愿活动和实习挺好的,可以认识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欣赏的事物也差不多的人。”
“我们的性格都带点天真和理想主义,而且可能受他的影响,现在我的得失心放得平一些了。”蒋怡夏说:“男朋友是学教育专业的,他的想法非常单纯、纯粹,认为只要能从事教育行业,不管教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很好。”她觉得从前自己会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便心有不甘,但现在认为只要在做的是喜欢的事情,那就去享受它,从中找到乐趣,这一点才更重要。
蒋怡夏说自己一直很喜欢两句话,一是里尔克的那句“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无限回旋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瞬间。”她说,当爱好成为专业以后,不仅要常常自我审视,也要接受外界的审视,而到底是要坚持自己,还是追求世俗的认可?到底想要什么?或者什么都想要?要怎么平衡好这两者之间,会是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课题。
另外一句话是使用地图导航时常听到的“虽然前方道路拥堵,但您仍在最优路线上。”蒋怡夏说,每次听到这句话都觉得很给人力量,她经常这么鼓励自己:生活固然有他沉重的一面,但要尽量积极地面对它,仿佛是在过一种体验式的人生,相信自己还在最好的一条路上,不管前方道路怎么拥堵。